通知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公告 > 通知公告 >

关于印发《扬中市科协2011年科普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1-05-16 09:45 浏览次数: 【字体: 
关于印发《扬中市科协2011年科普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镇区科协、市属学会、企业科协、学校、相关单位:
现将《扬中市科协2011年科普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扎实做好全年的科普工作。</FONT>
 
 
 
                                                                                  扬中市科学技术协会</FONT>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八日</FONT>
 
 
 
 
 
 
扬中市科协2011年科普工作要点</FONT>
 
  2011年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十二五”规划的启动之年。2011年科协科普工作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扬中”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强大动力,大力实施科教与人才强市和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加大《纲要》实施力度,围绕主题,突出重点,构建长效机制,狠抓落实,为推动落实“十二五”工作规划和实现2020年长远目标奠定基础,促进全民科学素质不断提升,为我市率先建设创新型城市作出新贡献。</FONT>
  一、加强领导,全面启动“十二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FONT>
  1.组织召开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2011年工作计划。向各部门征求《扬中市十二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意见,对“十二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作动员部署。</FONT>
  2.印发《扬中市十二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推动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扬中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推动各部门把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本部门“十二五”规划并抓好具体实施工作。</FONT>
  3.推动落实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开展调研,分片组织召开重点人群牵头部门小组会,推动落实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各专项任务。组织开展农民科学素质知识竞赛。组织参加第23届科普宣传周科技知识竞赛大赛。表彰扬中市第四届获奖优秀科技论文。</FONT>
  二、突出主题,扎实开展系列科普宣传活动</FONT>
  1.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主题,在全国科技活动周暨省第23届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防灾减灾日期间开展各类群众性科普活动。</FONT>
  2.继续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农村环保主题科普活动、“校园科普剧创作汇演”、“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活动。支持市属科协单位开展好各项科普活动。</FONT>
  3.推动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加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企业所在地、新建住宅区、流动人口聚居地等社区的科普工作。深入开展科教进社区等社区科普活动。广泛开展各类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倡导和普及节约资源、健康生活、防灾减灾、低碳环保等观念和知识,提升社区居民科学素质。</FONT>
  4.认真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金钥匙”科技竞赛、“校园之间”和“七巧板、车模”等各类青少年课外科技教育活动。</FONT>
  三、完善机制,不断健全科普惠农服务体系
  1.推动实施“万名科技专家兴农富民工程”,落实项目对接,跟踪服务,加强督查,提高实施效果。推动科普惠农项目化。</FONT>
  2.加大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力度,完善评比推荐办法,在全国表彰的基础上,加大市级表彰力度,采用以奖代补形式,择优奖补一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农村科普带头人。</FONT>
  3.积极推动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继续推进省级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工作。</FONT>
  4.切实做好扬中科协网站和咨询中心、院士中心网站管理工作。</FONT>
  四、典型示范,稳步推进科普示范创建
  1.加强科普示范体系建设,组织开展2011—201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上报和迎检工作。</FONT>
  2.指导各地开展科普示范社区(村)创建工作。会同教育局开展省级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计划在城西小学建成科普特色学校。</FONT>
  五、整合资源,大力提升科普服务能力
  1.强化基层科普设施建设。探索县级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共建共享模式,将科技馆建设纳入政府十二五规划,开展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教育衔接工作试点。加强对“站栏员”工作的指导,及时总结推广经验。</FONT>
  2.大力实施科普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建设专职科普人才队伍,培养面向基层的科普人才,积极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FONT>
  3.开展扬中市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申报命名与建设指导。建立有效工作机制与措施,促进社会科普场馆资源的利用。</FONT>
  4.加强科普资源开发、集成和推介。围绕《纲要》工作主题和社会科技热点编辑出版一批惠农科普图书、科普挂图、科普光盘,并免费发放基层,为“站栏员”建设提供支持,研究制定科普成果奖励办法,设立科普资源开发与科普设施建设项目资助计划,进一步鼓励科普作品创作,丰富科普资源。</FONT>
  5.认真开展科普大篷车行动,重点面向基层、学校开展展教活动。继续支持《科学大众》、《江苏科技报》及《科普大篷车》电视栏目发挥好科普传媒的作用。探索科普影视和远程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方式,推动优质科普电影、电视节目在基层播放。</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