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2015年扬中市科技教育工作意见
扬科协[2015] 1 号</FONT>
2015年扬中市科技教育工作意见
2015年扬中市科技教育工作,以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普及科学知识,培养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意识,增强创新和实践能力为指导思想。坚持从《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市教育局、市科协对青少年科技工作要求出发,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科技辅导员队伍素质的提升、学校科技特色的创建提供可行性服务。</FONT>
一、工作要求</FONT>
以项目为依托,以活动为载体,以培训为基础,以竞赛为平台,以提高青少年科技素质为目标,采取活动与教育相结合,普及科技知识与提高科技素质相结合,思维创新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促进科学普及活动与学校科学教育的有效衔接,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提升我市科技教育的整体实力,促进我市科技教育的均衡发展。</FONT>
二、工作重点</FONT>
针对我市科学教育的现状,为有效提升我市学生科学素养水平,2015年我市学校科技工作将着力强化以下五个方面:
1. 更新理念,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认识。</STRONG>
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基础。中小学科学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根本出路。学校、老师要真正转变观念,按教育规律办事,实行素质教育评估体系,改革评价制度,教育部门改变考核学校、老师的方式,实实在在搞素质教育,在社会中树立全面的质量观、人才观,使科学教育回归到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的轨道上。让中小学科学教育真正落地生根,为国民素质的提升做出贡献。</FONT>
2. 增加投入,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奠定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基石。</STRONG>
各校应加强科学教育组织机构、设施和资源建设。各校要把科学教育纳入学校的工作计划,由一位校领导分管科学教育工作,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学校科技活动。学校要建立科技教师和辅导员的培训、考核制度和学生科技社团活动制度,把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纳入学年(学期)工作目标的考核范畴。成立合格的科普类课程实验室,满足学生科学课程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需要。有条件的学校要建科学工作室,要进一步充实和配备科学实验仪器,各中小学图书藏书必须配备15%以上的科技类书籍。鼓励学生积极自愿征订阅读《科学大众》、《动手周报》等科普系列图书报刊。充分利用校内的土地,开辟科技、劳动教育基地(如建设百草园,气象站,饲养园等)。注意学校建筑、走廊的环境布置,花草树木的绿化、美化。形成一个既有人文教育,又有科技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同时,还应加强学校的互联网建设,采取一切措施,改变学校的办学条件,创造科学教育的物质基础,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供保证。</FONT>
3. 融合资源,积极实施中小学科学教育课程,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STRONG>
各校要因地制宜,以学生为主体,广泛开展科技教育与实践活动。各中小学要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通用技术等必修课程。注重课程的综合性与连贯性,鼓励学校开展科技和社会实践类地方课程和校本特色课程的建设。着力加强科学课程的实验教学,按规定开齐上好所有科学实验课,充分挖掘相关学科知识体系中的科技教育因素,在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中,突出科技教育的比重,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自觉形成和学生的自主发展。组织科技老师和学生参加省、市、区级的各项科技比赛。金钥匙竞赛、科幻绘画比赛、科技论文比赛、科技创新大赛、科学影像节、科学素养大赛、电脑机器人竞赛以及七巧板等项目的比赛。努力发现、培养具有较好创新素质和潜能的科技创新人才苗子,打造高水平的科技活动品牌。</FONT>
各校应加强科普课外读物的开发,重视科技资料的积累。科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有教材资源,课外辅导读物,挖掘教学素材,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利用教材中和课外读物中科学发明和科学发现的历史以及科学家的奋斗故事,让学生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从而,推动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FONT>
各校组织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应成为自觉行为,并把它纳入考核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科学课外科技活动开展情况,还应作为考核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指标,使中小学科学教育与课外课程资源开发紧密结合,作为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手段,使中小学生从课外科学教育活动中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FONT>
4. 培训研讨,提高科学教师素质,激发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活力。</STRONG>
为克服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学习完成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对“引导学生参与”缺乏正确的认识,“探究”常流于形式。解决学生设计能力、动手能力不强之现象。各校要强化培训研讨,切实提高中小学科学教师素质,激发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活力。从现状实际出发,利用联系广泛的优势,搞好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科普教育机构的协作,拓宽科学课教师培训渠道和中小学生科普教育渠道;利用我市现有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条件优势,实现科学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利用现有科学课程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优势,发挥团队精神,促进均衡发展,抓好科学课教师继续教育,提高科学课教师整体素质;抓好科学课教师备课系统和小学科学课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开发研制工作,提高科学课教学现代化水平;抓好科学课课堂教学研究工作,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抓好科普教育活动基地建设工作,拓宽科学教育渠道。</FONT>
5. 利用场馆,构建科学教育网络,提升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水平。</STRONG>
我市已经加大了科技场馆建设力度,增加了必要的基础设施。现有外国语小学的科技馆、联合中心小学的国学馆、天文台和同德中学的院士风采馆等应加大开放力度,提高使用率。各校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遵循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实现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组织场馆活动要让学生每次都有新认识、新体验、新收获。各校应根据场馆不同设施,形成系列化的科技教育细化要点,从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包括科学活动特点和动手能力)、科学知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方面明确活动目标。让每次活动成为学生终生难忘的历程。外国语小学、联合中心小学、兴隆中心小学、同德中学等利用场馆更应有创新之举。利用场馆,构建网络,激发兴趣,拓宽视野,陶冶情操,做中学,动手动脑,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科学素养。</FONT>
扬中市科学技术协会</FONT>
扬 中 市 教 育 局
2015年1月22日</FONT>
【关闭页面】